孙权略地的决心。相比之下,朝廷的准备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在淮南方面,诸葛亮麾下有五万余众,麾下皆是建业之战后的残兵,且严重缺乏战马;在南阳方面,元帅关羽还在整顿南府诸营,兵力约有四万,但因司马懿叛变缘故,士气仍显低靡;而在宁州南中方面,由于蛮人难驯,西府基本没有在州内布防,仅在滇池一带留守有王平万人而已。朝廷的布置不能说必定失败,但在占据绝对国力优势的前提下,汉军能拿出来迎敌的兵力竟还不如南面,这也难怪官僚们心生沮丧。
但实际上,战争并非是兵力比拼,汉军的形势也并非像表面上那样劣势。在历经两年的休整后,汉军内部非常紧迫的军官短缺问题,此时已经得到了相当的缓解。诸如损失最为惨重的东府、南府两方面,此时已涌现出陈骞、费祎、文钦、句扶等年轻将校,军队素质已颇有回升。而汉军在战略上采取守势,本也不需要在前线堆积大量兵力,只要能够保证粮秣辎重不断,吴人在攻城中也难以发挥兵力优势。况且雒阳还留有四万新建上林军作为机动兵力,一旦前线遇险,陈冲率军来援也是来得及的。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陈冲本预计吴军会按照周瑜布置,继续着重攻略巴蜀,故而令马超等人依旧囤驻在江州至白帝城一带。不料孙权竟选择了下策,令司马懿出兵防御薄弱的南中。从这个方向持续进攻,对汉军并无实质性的伤害,朝廷在此处本也是入不敷出,即使完全放弃,也就是表面难堪,实际上则是少了一处负担。而吴人即使完全占领了宁州,也难以翻山越岭,根本无法向巴蜀腹地发起实质性的进攻。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