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当有人在范仲淹面前指责富弼时,范仲淹的态度竟然与富弼如出一辙,他说:“我欣赏富弼,正是因为他不同俗流。” 对于范仲淹,富弼还只是据理力争,而对于晏殊,富弼则是当面唾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庆历二年,富弼代表北宋与辽国谈判,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但是,宰相吕夷简却在国书中漏掉了约束辽而有利于宋的三条。吕夷简与富弼素有过节,富弼认为,吕夷简是有意为之,目的是公报私仇,置富弼于死地,于是到宋仁宗面前告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富弼的老丈人晏殊却站出来当和事佬,替吕夷简求情道:“坦夫(吕夷简,字坦夫)决不为此,直恐误耳。”晏殊认为,吕夷简万万不会有意私改国书,相信只是疏忽误会。不曾想,晏殊此言令富弼怒不可遏,当众唾骂道:“殊奸邪,党夷简以欺陛下!”意思就是,晏殊是奸邪之臣,党同吕夷简祸国殃民、欺瞒皇上。好吧,富弼再次把天聊死了,晏殊有苦难言,吕夷简不明所以,就连宋仁宗都无言以对了。
平心而论,晏殊确实是当惯了老好人,缺乏些耿直之气,但是,他绝非富弼口中的“奸邪”。富弼当众唾骂晏殊,倒也不是真与老丈人不和,事实上,翁婿二人一直情同父子,只是,富弼的性格实在太“钢”、太“直”,以至于不分亲疏、不分场合,只顾着“仗义执言”了。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