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育红班了,那时农村没有幼儿园,育红班相当于小学预科班,为了早早培养革命接班人设立的。班里的同学年纪参差不齐,我是最小的,大的应该比我大四五岁。教室是位于村西头的一栋三间平房,据说这房子是村西楼院家的(村里人对地主家的称呼)。村子穷,解放后划成分,也就一家划成了地主。据说我家开始也被划成了地主成分,三叔得知我家被划成地主后,就到乡政府去评理,评理没用就闹。三叔在我爷爷牺牲后,也参加了革命,成为八路军县大队的交通员,在一次战斗中腿部负伤,解放后被评为残疾军人,而且立过功。乡政府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而且我家已经两代参加革命,于是就给我们家划回了贫农。很小的时候还记得我家大门口的土墙上挂着“光荣之家”的红底黑字的木制匾额。几十年之后,我转业了,军人与社会保障部也给寄来一个“军属光荣”的铁质牌牌,我没有挂出来,只是很平静地把它撂在了门后玄关上。上学的时候,楼院家的人就剩下兄弟两个的两对老夫妻,由于在家孩子的发展受到限制,后代们造了假身份去了遥远的新疆或者黑龙江,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敢给家人联系,在外都混的都不错,好几人在乌鲁木齐做了干部。
育红班的教室里没有黑板,把几块木板拼凑在一起,钉在一个四条腿的木架上的原色木板,权做黑板用。也没有课桌和凳子,同学们席地而坐,给同学发一64开的小薄本本做教材,不知道老师从哪儿弄来的,具体内容记不清了。为了保护书皮,想找个报纸包一下,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最后还是二姐弄点面做浆糊粘了几片烟纸盒凑成的。当然家长在大队、小队当领导的孩子,课本有报纸或账本纸包书皮。
老师一男一女,都是本村的,男的应叫他哥,长得很方正,浓眉大眼,但是很黑,后来一直教我,教到小学二年级。女老师,一直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是小毛的姐姐,小毛是谁弄不清楚,教了没几天就离开了,据说去了新疆,好像在新疆找了对象,她家和楼院里是同族,应该是楼院里的人牵的线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