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教室(2 / 4)

。教学模式主要是室外活动,老师带着同学们在外面做游戏,朗读老师自编的顺口溜,“有个小孩叫小宝,喝凉水,吃剩膜,不让大人说一说,自从入了育红班,思想转变就是快……”后面的内容就记不得了。每次唱这一段的时候,就有一个叫狗宝的孩子就跳出来,臆测老师暗指他,和老师吵闹,他有底气和老师吵吵的原因是他大哥是大队会计。老师也不理他,继续带领大家一遍遍大声唱,而且大家越唱越带劲。我特别喜欢上学,从来没有旷过课,每天基本是最早到的。去得早,教室还没有开门,就从门槛下面爬进去。育红班下午放学早,别的孩子一哄而散,野去了,我会跑位于村子中间的小学,在门口偷偷看大孩子们上课,三叔的家的大堂哥当时上五年级,看到他们有用的土坯砌成的长条课桌,心里在想,我什么时间能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坐在课桌旁。

当时村子普及了小学,甚至普及了初中或联中,联中是附近几个村子一起办的初中。公社基本普及了高中或农中,农中是一边学习高中课程,一边学习农业农机知识,培养新一代农民。上小学时候,国家已经取消了高招,上学目的很明确,就是出门能找到厕所,给在外的哥哥写信不用求人。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期间,陆陆续续不少同学离开了学校,有男生也有女生,有的回家放羊去了,有的回家看孩子去了,也有的确实不开窍,总学不会,自愿退学的,家长怎么劝说都没用。还有生病去世的,三年级的上半年,有一天我的同桌黑二锅饼没来上学,后来才知道头天晚上得了急病,拉了一泡黑屎死去了。同桌的死,搞得我好几天不敢太早去学校,总感觉他在教室里晃悠,一直到三年级结束,独自一桌,革命队伍越来越小了。

四年级开学时,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为了集中力量办学,生产大队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建一所中心校,四年级以上的同学要集中到中心学校学习。一个大队下辖大大小小的5个村庄,1500多人。根据各村子的人数分摊建校人工和砖瓦木料以及所需钱款。当时学校仅仅建

请输入验证码验证才可阅读后面加密内容: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